李玫瑾: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去爱,而不是如何去赢

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、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教授,作为“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”,经常作客今日说法等媒体,在马加爵、药家鑫案中的评论也频频出圈。她的神奇故事在公安大学学生中流传,课上往往座无虚席。
 
李玫瑾教授立足于40年研究基础,一直致力于揭示: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,人的问题关键在早年,早年的重点在家庭。
 
 
01 健全的家庭≠健全的家庭教育
 
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,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。
 
所以关于家庭教育,很多人不认为自己有问题,因为虎毒不食子,父母肯定都爱自己的孩子。
 
可是李玫瑾教授用实例告诉我们,“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”。
 
乳儿期,是孩子建立情感依恋和情感联系的时期,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。
 
一些家长认为,家庭中是不是应该有家庭成员的分工?孩子早年都是妈妈管,那爸爸干什么呢?
 
爸爸们一定要做到:
 
在孩子六岁之前,当着孩子的面好好爱妈妈——也就是说,不要把两个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身上,不要让孩子觉得“我才是家庭的重点,你们都要照顾我”,形成自我中心。
 
妈妈照顾孩子的时候,爸爸照顾妈妈,然后妈妈还要告诉孩子,“咱们也要帮爸爸“,所以家里应该形成循环链接的关系,而不是形成一个中心的关系。
 
这个过程中,随着年龄增长,孩子的情感会发展:
 
他先找准一个人,当情感得到满足时,就开始关注一家人,包括爷爷奶奶、姑姑叔叔,进而产生以家族为联结的亲情。
 
当他产生亲情之后,会走出家门,很快跟小朋友融在一起,把身边的小朋友发展起来,从同伴儿、伙伴儿再发展到朋友,这个过程从小学一直持续到中学,进而建立起友情——这时候的友情往往是一生中最稳固的,因为他对朋友的情感依恋恰好到了高峰的程度。
 
再到后来为人父母,就知道了父母不容易,这时,只有当一个人有爱的关系的时候,才会知道责任和约束。
 
 
02 输不起的不是孩子,而是你自己
 
只能做最优秀的那个,当第二名就是失败者——在孩子的成长中,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。
 
其实,这样的孩子有很多:在取得一定成绩后,一旦失败,便会产生心理落差,从而也不敢面对曾经夸赞过自己的家长。很多孩子甚至因为成绩下降或成绩不好而极端的选择结束生命。
 
无数令人痛心的案例摆在眼前,无疑是给所有父母的一个警示:一个输不起的孩子,将来也很难赢。比起成绩,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加重要。
 
所以,理性看待输赢,是孩子从小就应当学习的一堂课,也是孩子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必须要明白的道理。
 
孩子与这个世界的关系,源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。所以很多时候,孩子的输不起源于父母的输不起。李玫瑾教授指出,人的心理有发展顺序。
 
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,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,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。我们讲,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,也就是说,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,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。
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,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。
 
李玫瑾教授曾在演讲中用一段话来说明:
 
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,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,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,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,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......
 
有一位企业董事长通过《今日说法》的记者找到李玫瑾教授,他说:“李老师,我这儿子老偷钱,我想领他来见见你。”李玫瑾教授跟他讲,“你儿子不用来,你来就行。”
 
什么意思?问题在他身上,不在孩子的身上。
 
 
 
 
03 没有人性的教育“杀人不眨眼”
 
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。大家肯定会说:什么叫人性?人性这词太大、太复杂。
 
李玫瑾教授讲的是最基础的人性,也就是情感。
 
马加爵在逃亡期间,在海边录了一些话,其中一段是给大姐的:
 
“大姐你一直这么关心我,但我从来不跟你说太多,不愿跟你说真心话,我这人就这点不好,心里想的总不说出来,但现在我告诉你,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,那就是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?现在我明白了,人活着在于人生有真情,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,我知道我错了。”
 
马加爵的话不禁让人感慨,人这一辈子,爱是最基础的。
 
一个人长大的每一天,有多少人为我们提供支撑?吃穿用度都是爸妈做的吗?不是,那是全社会很多人努力才有的,是整个社会在支撑。
 
整个社会的支撑,就是一份情。人这一生如果没有情,不就成为一个纯粹的动物了吗?
 
二战后,有位中学校长侥幸从集中营里逃了出来,他给所有老师写了一封信,述说着自己亲眼见到了人类不应该见到的事情——
 
专业的工程师、学识渊博的医生、训练有素的护士、本应单纯的高中生大学生,却在做着杀人犯做的事情……
 
请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具有人性的人,读、写、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。
 
 
 
 
04 不被尊重的孩子,也不会尊重别人
 
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,要给孩子自主的选择权。
 
经常遇到很多咨询,比如:我这孩子马上要考大学了,你说他考什么专业?哪个专业更有发展前景?
 
李玫瑾教授指出哪个专业再有发展也不见得适合他,你得问孩子自己想干什么。
 
许多家长从小在被管制的环境中长大,不懂孩子也有选择权,等到孩子慢慢变得叛逆后又非常后悔。这种类型的孩子问题的出现一定跟父母的失误有关,父母的失误一定是独裁。
 
一个从小没被尊重的,没有感受过快乐的人,如何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?一个没有被亲人善待过的人,如何会去善待别人?同样,不被尊重,怎么会自尊?又怎么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生命呢?
 
成人给了孩子什么,孩子就回报给成人什么。
 
因而,在现代生活中,学着去体会孩子的心理,特别重要。
 
 
05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
 
性格这个东西,现在越来越被忽略。许多家长常挂在嘴边的是:我这孩子学习分数、我孩子上什么学校...
 
多档知名综艺节目制作人马东曾说: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。
 
“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,就想让孩子考上985、211;我们小时候成绩不如别人,就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,超过别人家的孩子;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,就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……”
 
这些问题其实意义不大,因为智力是天生的,不是教出来的。那什么是后天可为的呢?就是性格。
 
一个人成年后,在厨房里做厨师和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,本质上没有差别,都可以养活自己,都可以活得很有尊严。
 
差别是什么?差别在于这个人是否可爱,能否帮助别人,对别人有无爱心,而不是他所到之处皆让人痛苦。
 
很多罪犯之所以犯罪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。
 
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,虽然我们需要聪明,需要分数,需要学历,但那不是最重要的。
 
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,但他得善良,这种善良既能救别人,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福分。
 
有些人很傻,傻得大家都可以占他便宜,但正因为大家都占他的便宜,大家发现你不用躲他,结果这个傻人身边有很多的人。
 
很多人很精,所有便宜都让他抢先,周围的人跟他在一块都吃亏,所以大家都离他远远的,这个人身边最后却没有什么朋友。
 
 
 
 
06 与其教孩子如何去赢,不如教他们学会去爱
 
作为家长,总是希望孩子什么都好,只能第一不能第二,其实就是在教孩子去赢。但是,在孩子漫长的人生当中,赢只是最后的结果,除了赢以外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事需要做,还有很多更重要的能力需要孩子去学。
 
最好的教育,不是教孩子如何去赢,而是让他们学会去爱。
 
很多孩子在成年之后遇到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:工作上处理不好同事关系,生活上处理不好亲密关系,学习上处理不好师生关系、同学关系等等,究其原因,都是因为爱的能力的缺失。
 
弗洛姆在《爱的艺术》一书中提到:
 
“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,它是一种态度,一种性格倾向。这种态度和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,而不是同一个'爱的对象'的关系。”
 
爱是一种成熟的、具有创造力的能力。它是在孩子每一次成长中克服分离的唯一正确途径。我们教孩子赢,只是在教孩子用胜利喜悦掩盖分离的焦虑与恐惧,但是喜悦过后,下一次的分离,孩子依旧没有力量与能力去面对。
 
但是,会爱的孩子,是内心充盈的、有温度的,是有足够力量的。
 
无论身处何种困境,这种饱含善良、有趣、温和的温度都是帮助孩子化解外界一切棱角的武器。
 
柔软有爱的能力,才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向前走的不竭动力。
 
告诉孩子,你可以不优秀,但你不能不会爱。赢未必可喜,输未必可悲,胜负并不重要,跌倒了站起来的姿态才最重要!
 
 
 
塞缪尔曾说:
 
“世界如一面镜子,皱眉视之,它也皱眉看你;笑着对它,它也笑着看你。”
 
同理可明,孩子的问题反映出来的其实都是大人的问题——孩子就如同大人的一面镜子,皱眉视之,他也皱眉看你;笑着对他,他也笑着看你。
 
作为家长,唯有不断建设自己,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,方能不断地引领孩子行走在正确的康庄大道上,做自己人生与事业的董事长!
 
作者/孟蔚红     来源/成都晚报    文案、编辑/如意

版权免责声明:本站除成功案例之外,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互联网,本站对文章内容观点保持中立态度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之目的,如有侵权,请原创作者持相关证明联系删除。